团队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发展而来,充分利用不同建筑材料特点,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和综合经济效益,在海洋工程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合结构近30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在陆地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组合结构也开始在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海上平台、海洋风机等海洋工程中得到应用。新型组合结构在海洋工程中面临的性能、耐久、施工、环境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研究前沿。已有研究与实践表明,组合结构由于其灵活多样的结构形式,即使面对海洋工程复杂苛刻的荷载环境条件和使用功能需求,也能发挥其性能优势,解决工程难题。
本团队致力于研究组合结构在海洋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涵盖微观-细观-宏观尺度的材料-构件-体系研究工作,着重研究新型高性能结构体系、涉水力学分析、绿色建筑材料、高性能与智能计算。研究内容为使用概念设计、结构试验、模型开发、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适用不同场景的创新结构解决方案,分析其基本受力机理,建立设计计算方法,最终推动工程应用。研究目标为建立新材料、新结构、新体系、新工具、新模型、新方法,提升结构安全性、使用性、环保性、经济性、耐久性,解决工程难题,推动工程创新,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与工程需求。
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郭宇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研系列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导。2015年6月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工学学士学位,2020年6月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有4年的“双肩挑”辅导员经历,2020年至2022年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的研究主题包括: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海洋工程组合结构、新材料组合结构、高性能计算与智能设计等。在结构工程、复合材料领域重要国际期刊(ASCE -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Thin-Walled Structures等)发表SCI/EI论文近50篇(一作/通讯SCI论文近3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多次参与国际会议并进行报告,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工程咨询项目等20余项,担任若干SCI期刊审稿人。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首届教育部海外博士后引才项目、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清华大学“紫荆学者”和“林枫辅导员”称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和优秀博士论文、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目前(截止2025年7月)课题组有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4人。团队成员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结合固体力学、水动力学、材料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研究海洋中的工程结构问题。
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根据项目情况招收博士后。欢迎具备土木、水利、力学、材料、船舶、海洋、计算机等背景的同学参加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负责人
郭宇韬 助理教授 博士生导师 guoyutao@sz.tsinghua.edu.cn |
主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