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湖南一师”)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之滨,其前身为南宋理学家张栻于1161年创办的城南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4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党总支部赴湖南一师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红色实践活动,深入感受湖湘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精神的深厚积淀。
图1 海工院党总支部在第一师范大门前合影
师生们走进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通过“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的沉浸式体验,穿越时空感受革命先辈的青春岁月。
图2 师生参观纪念馆
近代以来,这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等一大批革命先驱。1913年至1922年,青年毛泽东在此求学、执教并从事早期革命活动,形成了“修学储能”的治学理念和“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的“三不谈”室规。
校园内的大礼堂、第八班教室、水井等14处红色纪念点,生动展现了毛泽东等革命家求学立志、探索真理的足迹。 作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湖南一师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本义。杨昌济、徐特立等名师曾在此执教,倡导“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为青年学子树立了“传道济民”的志向。学校还孕育了新民学会等进步团体,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策源地之一。
图3 师生聆听讲解员讲解
在第八班教室、老寝室四合院等富有历史记忆的场景中,学员们通过重走“二十八画生”发布征友启事的情境、倾听杨昌济先生“读书第一要务是立志”的谆谆教诲、深入参与“三谈三不谈”主题的互动式讨论,沉浸式体验那一代青年学子胸怀理想、心系家国的精神风貌,深刻体悟毛泽东等人在风华正茂之时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坚定信念与崇高追求。
图4 师生在“要做人民的先生 要做人民的学生”校训前合影
此次湖南一师之行,不仅是海工院师生追寻红色基因、感悟革命初心的溯源之旅,更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一师精神感召下,海工学子进一步坚定了“躬耕深蓝、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志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以青春之我书写奋进之答卷。
供稿:海洋工程研究院党总支部
编辑:彭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