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洋环境与灾害力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深圳举办

发布时间:2025-01-18浏览次数:10

       1月11-12日,第二届“海洋环境与灾害力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顺利举办。论坛由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海洋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委员会、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海岸与海洋水力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承办。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崂山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约7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图1 | 海洋楼合影留念

       会上,我院副院长胡振中致欢迎辞,并介绍清华大学海洋学科基本情况。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理事长汪发武、海洋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委员会主席刘晓磊,国际海岸与海洋水力学技术委员会主席贺治国,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洪广先后致辞。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余锡平等主持大会特邀报告。论坛由我院助理教授景路主持。

图2 | 景路主持会议、胡振中致欢迎辞

图3 | 汪发武、刘晓磊、贺治国、孙洪广代表学会致辞

       论坛共有17场邀请报告。其中,同济大学汪发武教授作“海底滑坡运动机理及致灾效应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报告,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教授作“流体颗粒耦合问题的计算力学方法”报告,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曹红副研究员作“我国重点海域冷泉的探测与研究”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年廷凯教授作“海底滑坡运动及冲击效应的流固耦合模拟”报告,中科院深海所王大伟研究员作“南海北部海底滑坡”报告,华南理工大学杨乐乐副教授作“管道式多相分离及混输机理与关键技术”报告,浙江大学胡鹏教授作“海洋浊流运动模拟理论与技术”报告,中科院力学所安翼副研究员作“稠密颗粒液体混合物流动的实验研究”报告,湖南大学崔智文副教授作“非球形颗粒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报告,中科院武汉岩土所赵涛研究员作“基于随机场理论的海洋风电单桩基础侧向承载性能研究”等。

图4 | 学术报告

       论坛交流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海洋工程地质、颗粒计算力学、深海探测技术、深海采矿、水合物、海上风电等领域。除了大会报告,论坛还为青年学者设立了墙报展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些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海洋资源能源开发中的环境与灾害力学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图5 | 论坛现场交流

图6 | 海报交流

       报告结束后,汪发武教授、孙洪广教授、王大伟研究员等分别作闭幕致辞,祝贺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从学科交叉、学术共赢角度肯定了本系列学术论坛的意义,并期望论坛举办方能够不忘初心、保持传统,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学者参与。最后,景路再次对与会专家和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图7 | 汪发武总结致辞

图8 | 闭幕式合影


会议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上新能源开发、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采、海岸带保护、极地工程等需求日益迫切,同时海洋环境与灾害力学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形成新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研究范式。海洋环境与灾害力学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地球与环境科学、工程地质和力学领域的青年同行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探讨海洋场景下大气、水体、岩土体环境及灾害力学问题,助力“海洋强国”战略顺利实施。


文:苏文征

图:李相瑾

编辑:彭锦涛

审核: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