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这门课专门给AI找茬?

发布时间:2024-12-24浏览次数:19



你听说了吗?

在清华SIGS

有一门热衷“找茬”的课

通过刷视频找出AI在应用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从而更好地掌握如何将AI

运用到学术科研中


作为202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试点课程之一

“海洋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课程

旨在探索大语言模型在课程教学方法、

质量保障方式和学生反馈机制上的

多元化应用模式

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目标

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进一步增进大家对课外知识

和前沿进展的了解,提高课堂互动率


让我们一起走近

“海洋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的课堂

来看看这门课如何给AI“找茬”!









  大语言模型(LLM)

  给课堂带来了什么?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常指具有大规模参数和计算能力的

自然语言处理模型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

正在重塑教育形态、催生机遇与挑战


呼唤高等教育的深度变革

以构筑“智能+”教育新生态

通过LLM的赋能

授课教师可以实时评估学生表现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互动效率

还能协助发现学生关注的焦点等热点问题

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快速锁定并解决同学们遇到的共性问题

并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团队尝试以课程为中心的多元教学融合

以LLM赋能教育教学

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教学

通过数据库建设、互动平台设计和内容生成

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进行了新型批判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课程专业数据库建设


首先,团队打造了课程专业数据库

包含教材、专著、工作报告、

学术论文、制度标准等海量数据资料

并且搭建互动平台

针对AI在应用过程中的缺陷和挑战

课程负责人、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教授李兵

用一个简单日常的例子引出了问题:

“如果有人对AI提问

‘明天的天气如何?’

仅靠AI是很难给出精确回答的

一是不知道提问者目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因此无法判断当地的天气状况

二是AI也不知道提问的目的和背景

——比如提出这个问题

是基于对第二天增减衣物的参考

还是为未来的出行活动做准备?

在不知道意图和背景的情况下

AI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基于上述问题

课程团队建立了自己的小数据库

研发了一款生成视频的软件“Chat-EDU”

团队核心成员、

清华大学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文德表示

我们可以利用大模型获得一个答案

但其不会一定正确

大模型生成未必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思考

人机协作的重要性

以及最好的人机协作模式是什么”





  让“刷视频”成为“上课搭子” 




人机互动教学流程示意图

在视频学习中

男声的主要角色是拆解问题

女声的角色则是回答每一个细分的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内容

同学们需要找出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表达性错误

即有没有语病、错字等文本类问题

二是逻辑性错误

即其中讲述的逻辑关系是否准确对应

视频中问到的问题跟最初的问题是否强关联

三是知识型错误

即内容本身是否包含信息上的或事实上的错误

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

找出里面的问题

这些视频一方面作为课前预习资料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主要内容

课堂上

授课教师会讲解视频内的相关知识

全面介绍知识点

课后同学们则需要根据课堂内容

对视频内容进行批判性学习

总结表达性、逻辑性和知识型错误

找出上述三个类型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最终完成课程报告

视频学习(课前预习+批判性学习)



“找茬”的意义:

  “教会了”AI,也就教会了自己 


“同学们第一眼看到AI生成的视频

往往都会说好,会感觉其‘高大上’

被AI生成视频的能力深深吸引

却很容易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使用这个方式教学的初衷

希望通过‘找茬’的模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李兵(中)和学生们探讨问题(黄尹思 摄)


李兵表示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爱提问、不敢提问

这在研究生生涯中应该被予以高度重视

“许多课程都需要作大量课程报告

阅读文献综述等

批判性思维对同学们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有提出问题

也就不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

很难理解到某个具体错误的形式

以及这些问题是否都能环环相扣”

李兵强调

“正因为人类比AI强,才能知道AI哪里不行

学生在这个‘找茬’的过程中

‘教会了’AI,也就教会了自己”

通过“挑刺”的方法

基于大模型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讨论

找出大型语言模型在应用中的缺陷和挑战

才能更好地完善和解决问题


2024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生王瑞源说:

“比起传统的课堂模式

这门课的形式很有新意

给视频‘挑毛病’的做法

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作业形式

边看视频边写报告

能不断激发我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李兵(左)和学生们在一起(黄尹思 摄)



  二元课堂→多元博弈 


李兵表示

同学们通过“刷视频”给大模型找错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识别视频中的逻辑漏洞

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答案

使其更加准确和完整

进一步加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这样的全新课堂互动模式

从传统的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

到人类—非人类之间的交互

从传统的二元到多元产生博弈的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能够解决当下研究的问题

也能理解如何更好地运用AI

使其更好地赋能教学科研


教育数字化,以AI赋能教学

是清华SIGS的一项长期课题

通过批判性思考

助力让AI变得更加智能高效

是“海洋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核心所在

借助AI生成视频、协助教学

通过为视频“看病”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智”慧教育的全新范式


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