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研究院阳光课堂走进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发布时间:2024-12-10浏览次数:10

       12月1日,“海洋学导论”“海洋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海洋有机物波谱分析及应用”三门课程共同开展阳光课堂活动,海洋工程研究院53名同学在任课教师姜玥璐、陈胜利和李兵的带领下,赴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坐落于深圳市最东隅的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东侧紧邻碧波荡漾的大亚湾,西侧则与风景如画的大鹏湾相接,南面更是直接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南海,唯有北部与大陆相连,形成了一处得天独厚的地理秘境,是地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参观学习的理想之地。

大鹏半岛海岸线(左)、人鱼湾(右)

       姜玥璐带领同学们对鹿嘴山庄进行岩石地貌考察,向同学们介绍了七娘山的地质背景和大鹏半岛建立地质公园的历史背景,并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详细解释了七娘山海岸特征及地质特点。利用现场的地质结构,介绍了多种不同的地质形态,并阐述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显著特点。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积极提出疑问,分享自己的见解,并与老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次实地考察不仅让同学们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探索的热情。

       师生一行一同参观了红树林植物群落,深入了解这一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兵的详细讲解中,大家了解到“红树林”这一名称源于其独特的红色根系,这些植物以胎生繁殖为特点,能够在高盐度、低氧气的极端环境中生长,展现出惊人的生态适应性。同学们通过实地观察并结合相关科研数据,进一步认识到红树林作为天然“海岸卫士”的重要作用,红树林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减少海岸侵蚀,还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关键栖息地。

红树林群落(左)、李兵对红树林进行讲解(右)

       师生一行还来到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深入了解这片区域从约1.46亿年前至今形成的独特地质遗迹和海岸地貌。公园内保存的沉积岩剖面、火山岩分布及构造活动遗迹真实记录了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海底可燃冰作为新兴能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滨海砂矿资源则展现了矿物累积与地质演化的紧密联系。这些地质奇观不仅是自然演化的宝贵见证,也是深入研究区域地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本次参观也激发了大家对海洋科学的浓厚兴趣和保护自然遗产的责任感。

师生们参观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通过本次阳光课堂活动,同学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了解了大鹏半岛丰富的地质与生态资源,从七娘山的地质构造到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再到地质公园博物馆展示的沉积岩剖面、海底可燃冰等自然遗迹,全面感受到了地球演化的宏伟历程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对海洋学科的兴趣,更激发了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参加阳光课堂的师生合影


文:张育珠、唐志伟

编辑:彭锦涛

审核:王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