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
又称世界红树林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15年
将每年的7月26日
设定为世界红树林日
旨在提高人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
并鼓励寻找可持续管理
保护和使用红树林的解决方案
2023年9月6日
《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建立
“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
这标志着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正式落户深圳
什么是红树林?
红树林长在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
是一种特殊而又脆弱的生态系统
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
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红树林是“天然海岸卫士”
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也是“生态服务的提供者”
红树林生态系统
提供了林业和渔业产品及服务
有助于全球沿海社区的粮食安全
同时保持了该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为鸟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红树林还是一道海岸天然“防御墙”
可以抵御风暴潮、海啸、
海平面上升和侵蚀
此外
红树林在固碳储碳方面
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具有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然而
红树林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
……
保护红树林,SIGSers做了什么?
在清华SIGS
多个学科的师生们
都聚焦红树林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
让更多的人走近红树林、了解红树林
一起为保护红树林贡献力量
2023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 张志
课题组负责人:李兵
我来自清华SIGS水科学与工程中心团队,主要结合无人机遥感与深度学习算法,对红树林进行物种识别以及碳储量估算。我和课题组成员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和实例分割算法,对红树林无人机遥感图像进行精确物种识别和冠层分割。在此基础上,建立物种尺度的碳储量估算模型,为红树林蓝碳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提高了红树林蓝碳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蓝碳保护措施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未来,我希望能将遥感、信息科学以及红树林蓝碳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蓝碳监测能力,为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生 孟仪
课题组负责人:李兵
我是来自海洋工程研究院的一名学生,在李兵教授的指导下,主要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排放的相关研究。
红树林作为陆海交界带过度植物,连接了陆地、河流和海洋,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我们组内主要通过室内模拟和野外观测的手段来增加对红树林的了解,已经进行了多次的红树林深入调研,包括福田红树林、坝光红树林等,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发表了一些相关成果。
我的研究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碳排放、碳吸收能力进行研究,从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进行阐述。未来,我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在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作用进行一定的解释,让人们科学的认识红树林,保护红树林,可持续的发挥红树林的生态、经济和人文价值。
现场进行测量
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扰动情况现场示意
国内外红树林知名专家、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专家
海洋工程研究院教授林光辉表示
海洋中的碳固定
特别是红树林和盐沼海藻床
因其高效的二氧化碳固定能力
被称为“蓝碳”
红树植物具有胎生现象
这是一种特别的繁殖机制
红树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成熟后不掉落
而是在树上继续发育
直至形成具有根和芽的小苗
这种小苗一旦脱落
很快就能在地面上扎根
即使在恶劣的海边环境中
也能迅速成长
红树林的根露在外面
这被称为气生根
主要功能是为了吸收氧气
保证根系的生存
气生根的存在有助于红树林
在经常被水淹没的环境中获取氧气
吸收水分和养分
气生根还有固持水土的作用
防止风浪对红树林造成破坏
有助于土地的稳固和延伸
林光辉的导师曾通过实地调查
用数据证明了中国大陆红树林的存在
受到导师的影响与鼓励
林光辉也深入研究了红树林的能量流动
并建立了研究方法
包括在实验室中建立精密的温度控制环境
以及在东南沿海的红树林湿地
进行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等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林光辉继续探索红树林的未知领域
回国后继续从事
红树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2009年,我参与了联合国组织的红树林碳汇项目,建立了评估红树林碳汇的方法,并成功地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国内项目,实现了碳汇交易。红树林现已成为热词,这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和传承。尽管我已年近退休,但我仍将与学生们一起继续红树林的科研和保护工作,并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林光辉
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教授李兵表示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
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在红树林的修复上做了大量工作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深圳也是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红树林为候鸟提供了休息和觅食的空间
同时
深圳作为国际海洋中心城市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
也有利于推动海洋修复治理的
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
李兵还说道
红树林保护与周边养殖业
在全球大部分区域
存在一定的冲突
需要进一步探索氮磷修复技术
以服务于红树林周边的养殖业
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红树林碳通量监测
以精准估算碳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红树林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它们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未来,我们团队将进一步聚焦研究红树林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碳固存效率和潜力;从科学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红树林以增强其固碳作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团队还将探索推动国际间的红树林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治理的合作研发。”
——李兵
保护红树林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呼吁大家
了解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传播红树林保护的理念
让我们携手行动
共同守护珍贵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清华SIGSers在行动!
转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