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至13日,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工院”)开展“共探海洋科学与红树林保护”科普系列活动,此次活动深圳爱文世界学校2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科普系列活动分为“户外教学”、“科普讲座”等学习环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12日,海工院博士生孟仪带领爱文学校师生们亲临坝光红树林,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户外教学。在外出参观学习中,孟仪向爱文学校师生们介绍了红树林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生长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在海岸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师生们亲眼见证了红树林如何在海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如何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以及它们在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线方面的重要作用。
13日上午,“共探海洋科学与红树林保护”主题科普活动在海洋楼303会议室召开,我院副教授李兵担任科普活动主讲人,与课题组张志、孟仪、王叶、梁宝瑞等为同学们介绍了关于红树林的相关知识,启发了学生们对于红树林的关心和对自然保护的思考,使师生们对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李兵介绍了我国在碳中和目标下所作出的庄重承诺,并强调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详细解释了碳中和的基本概念,指出其在推动能源和工业减排、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发展转型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探讨了蓝碳的定义及其在海洋活动和生物中的作用,特别是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生态系统在固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李兵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展示了红树林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中的特有价值。此外,他还深入分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包括海平面上升、泥沙淤积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呼吁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提升其多样性和韧性,以增强其抗灾能力和固碳能力。科普讲座最后,李兵对未来红树林保护和蓝碳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包括科普教育、碳汇资产综合开发等在内的多项建议,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张志分享了基于无人机多光谱的红树林蓝碳观测评估研究,介绍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红树林的生态监测和碳储量评估。孟仪则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出发,探讨了红树林与其他滨海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王叶讲解了废水中磷对红树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梁宝瑞则从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入手,阐述了硫铁协同自养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
讲座后,师生们一同参观了相关实验室,海工院师生重点介绍了荧光光度计、流动注射分析仪以及摇床等生物化学实验设备的功能和应用。通过实地操作和观摩,同学们仪器、设备等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魅力。
深圳爱文世界学校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更加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科学和生态保护的兴趣。未来,海工院将持续开展科普系列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增强珍惜海洋资源的责任意识,展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办学特色和服务地区发展的社会责任担当。
文:王叶
图:孟仪
编辑:彭锦涛
审核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