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电介质及电气绝缘学会(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Society, DEIS)宣布了2023年度研究生奖学金(IEEE DEIS Graduate Student Fellowship)获奖者名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王黎明、贾志东教授团队的2022级博士生周濛获此殊荣。这是继2005级博士生杨颖、2005级博士生王柯、2006级博士生许志海、2010级博士生王仲、2011级博士生邓禹之后我院学子再度斩获该荣誉。
获奖证书
周濛的获奖项目为“介电梯度材料制备:电场辅助与光固化3D打印的协同作用”,指导老师为贾志东。
周濛在开展实验
不均匀的电场在绝缘组件中增加了电气设备的设计复杂性和成本,从而危及系统的可靠性。在现有绝缘体上实现均匀场以提高绝缘强度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混合、浇注和固化过程来制造,在固化过程中,外加电场会极化填充颗粒,填料颗粒在介电泳力的驱动下有序排列,从而改变材料的局部性能。这种方法允许灵活和精确地调整内部电场的分布,但却需要在施加电场时使用绝缘模具。
相比之下,3D打印去除了模具的需求,并能够完成复杂的设计。该研究旨在探索将电场辅助方法集成到3D打印过程中,以实现对介电梯度的精确控制,为设计具有特定电磁响应的材料提供一条新途径。
该奖项由国际电介质和电气绝缘协会(IEEE DEIS)设立并资助,初衷是激励获奖者进一步探索电介质与电气绝缘领域的创新课题,选拔过程综合考虑研究选题的重要性与创新性以及研究者的科研工作基础,旨在为全球从事电气绝缘及电介质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帮助。该奖励面向世界各地的电气绝缘领域研究生开放,一般在每年9月末之前提交匿名申请,最终由DEIS教育委员会双盲投票产生,资助金额为5000美元。
团队简介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源与电工新技术团队
能源与电工新技术创新团队隶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现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工程师3人,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团队长期从事超、特高压输电设备外绝缘关键技术、输电线路和城市配网智能监测技术、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应用、复合绝缘材料特性、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紧跟国家能源战略方向:解决能源供应与需求中心逆向分布的矛盾,以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相关技术难题为主攻方向;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企密切联系,开展科技开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在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等新兴学科领域布局,探索新的研究热点。
2023 IEEE DEIS Student Fellowship获得者 周濛
周濛,IEEE学生会员,202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同年进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师从贾志东教授,研究方向为功能梯度材料设计和电力设备状态评估。
贾志东研究员
贾志东,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电压技术、绝缘材料、电气设备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担任深圳复杂滨海环境电力装备可靠性工程实验室主任,累计培养博士生11人,硕士生57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参加国家973、支撑计划等项目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5件,发表论文200篇,担任国际防冰涂料委员会中国委员(CIGRE WB B2.4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环境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和参与CIGRE/IEEE等多个国际标准的制定,在电气设备防灾方面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2项,广东省专利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1项。
团队负责人 王黎明教授
王黎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电压及绝缘技术、高电压设备状态监测及评估技术、基础放电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实施者承担了国家级重点工程子课题项目研究工作6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牵头及参与国际标准1项,国际大电网技术手册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0余篇(IEEE 期刊60余篇,其他国际期刊论文80余篇),EI期刊论文235篇,国际会议论文13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
文/图:周濛
编辑:彭锦涛
审核:贾志东、梅红伟